在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医生活化等话题展开讨论
传承发展中医药离不开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人民数千年健康生活的实践经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着我们的衣食住行”……6月4日下午,聊城东阿阿胶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多位中医药专家以及来自各地、高校、企业的代表,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山东是首批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唯一承担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特色课题的省份,与会嘉宾认为召开此次座谈会,从全省层面谋划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有利于集聚各方面资源,凝聚各级各部门力量,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形成合力。
“中医学有诸多学派,其传承具有连续性;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从金元四大家到明代温补学派,从温病学说到中西汇通学派,中医学理论一直在创新;自张骞出使西域始,不断有药物传入中国,在1911年前的本草书中,有230多种药物来自国外,约占当时全部中药的10%,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包容性。”国医大师王新陆第一个发言,他主张中医药学应坚定文化自信,以现代疾病谱系变化为发展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树中认为,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具体方法,都大量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历算、气象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中医的背景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理论是科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发展中医,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根本,坚持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原则。”高树中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阎兆君表示,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底蕴决定了它不仅医病也医心。“近年来我们作了3万多例大学新生意志状况调查,用相关中医方法促进身心健康,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解决心身健康难题的药房。”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岐黄学者王振国则认为,中医药文化也是教人做人的文化。以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名篇《大医精诚》为例,这篇文章全文1000多字,广为流传,国内很多中医药大学都直接引用或化用“大医精诚”作为校训院训,其实就是要求医者,既要有医术也要有医德。
从抽象到具体,从学术到生活,从枯燥到生动,关于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与会嘉宾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院长师彬发现,现代社会,很多人喊着养生,然而“暴饮暴食”“熬夜狂欢”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他认为,要促进中医生活化,提炼传播易于群众接受的健康养生内容,编制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指南等,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
会场茶歇期间,大家端起了健脾祛湿茶、杞菊明目茶、洛神养颜茶等各种代茶饮,专门制作的阿胶奶茶等特色饮品也很受欢迎。
中医药文化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发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表示打造中医药文化发展新高地要做好传承阐释、传播推广、以文育人“三篇文章”,要建设好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持续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会上,来自济南、临沂、昌邑、东阿等地的代表分别立足现有的中医药资源禀赋,持续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品牌。企业代表、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程杰提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将东阿县打造成具有全国示范性、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基地。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医药文化需要在青少年中进行重点普及弘扬。“通过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健康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刘更生说。
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44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