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2024年06月14日 10:10  点击:[]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本科教育综述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力推进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专门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发展需求,总结凝练“中医少年班”“传统中医班”“中医全科班”等教改班特色优势,坚持“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中医人才传承培养理念,突出“始于文化、启于经典、贯于思维、成于临床”的人才培养路径,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创新:2017年创办“中医扁鹊班”,成立扁鹊书院,培养“悟道明理得法、精医会针懂药”的当代扁鹊;2020年创办“中医仓公班”,培养针药并重、内治与外治贯通的卓越针灸推拿人才;2020年创办“中医华佗班”,培养中医骨伤科学专门人才;2021年创办“中药凤梧班”,培养德才兼备、功底扎实、传承创新的中药学人才;2023年成立王琦书院齐鲁分院;2024年,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凤梧班)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扁鹊书院(卓越中医传承发展学院)获批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形成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山东模式”。

二、专业内涵建设持续增强

    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升级变革,突出“中医药+”和“+中医药”特色,促进医、理、文、工、管多学科交叉融合,有近80%的专业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十强”产业发展,3个专业获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化专业对接产业立项支持。学校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获批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教指委组织的专业认证,康复作业治疗专业通过WFOT认证;立项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

三、课程质量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建设一流课程。印发《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引导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打造一流课堂,吸引名师大家、行业精英、优质企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本科教学,营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有序的教学环境,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体系。当前,17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44门课程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7门课程被认定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思政“金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紧跟医学教育发展前沿,关注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以MOOCs建设为重点,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牵头山东省高校“长青联盟”微专业建设,共建共享10个微专业、57门在线课程、8项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四、高水平教材建设成果丰硕

    学校坚持把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以教材选用为中心,以教材编撰为重点,以教材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思路,多次获得“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杰出贡献院校”“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副主编)2种;获批省一流教材17,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全省医学院校首位;获“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卫健委规划、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主编75种,获规划教材主编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五、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完善

    坚持思想引领,彰显时代要求,突出中医药特色,构建了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牵头完成省级重大教改项目“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主编《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医学类)》《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医学类)》。深度挖掘中医药学专业育人功能,设置文化育人系列课程,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和优秀教师。突破课程思政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借助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学校药植园、社区实践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构建课程思政双融立体课堂。以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为突破口,撬动学校课堂教学的全方位、高质量综合改革,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六、学业评价机制优化创新

    严格学生学业管理,严把考核关、毕业关,推进学业预警制度。医学类专业实施分段综合考试改革,设立基础综合考核、临床综合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以考促学、以考督学。强化中医经典学习,实施中医经典水平认定考核。推进考试信息化建设,引进考易网络题库、易考在线考试系统和云阅卷系统,实现对考试数据的详实采集,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成绩分析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必要数据。自实施考核评价改革以来,2022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入围全国中医院校前三名,2023年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通过率列全国第4位。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获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团体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大赛中医赛道预选赛特等奖、总决赛银奖;连续两届获全国中医药院校针推临床技能大赛最高奖;连续三届获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学专业赛道)团体金奖(AB赛道特等奖)。

七、医产学研全方位深入融合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四新”融合发展,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紧密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服务中医药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我省“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文化创意领域,目前已经建设有4个具有中医药特色、多学科交叉的省级现代产业示范学院,其中3个产业学院获批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医产学研共建共营实践平台,学校与67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161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覆盖全校所有专业,每年接纳实习学生4500余人,学校与基地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

八、本科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17年以来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共计52项,其中,重点项目23项,重大子课题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山东省教育规划课题14项,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6项。连续三届获得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其中,中药学专业教师团队和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称号。学校1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6位教师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7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比赛奖励1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省级教学比赛奖励57项,获得一等奖13项,其中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山东省一等奖5项。


上一条:聚焦引育留用服 着力构筑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 下一条:改革创新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关闭

中国共产党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版权所有